山茱萸
茱萸的使用方法有多种:插茱萸、佩茱萸囊、饮茱萸酒等。
“插茱萸”最简单,折一枝茱萸戴在头上就万事大吉,乾隆《凤台县志》等有记载。凤台县,在今晋城市城区。
复杂些的,就是康熙《黎城县志》、乾隆《平定州志》等10余部旧志中记载的“佩茱萸(囊)”。用一只小小的红香袋装满茱萸佩带在身,红色被认为是辟邪之色,取逢凶化吉、避灾驱邪之意。
如果说插茱萸、佩茱萸是茱萸这种辟邪物的外用,那么以茱萸泛酒而饮就是内服。明万历《太谷县志》、清康熙《介休县志》等20余部旧志记载了饮茱萸酒。饮法有二:一是将茱萸研碎,放入酒中,加少许盐;二是用酒服茱萸子。目的都是避不祥,避毒,避邪气。
菊花延寿
菊花又名黄花,属菊科,可作饮料,也是药物,古人认为菊花能延寿,所以又称为“延寿客”。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,菊花成了九月的标志和重阳节的象征,“菊月”也成为九月的别称。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,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陶渊明赏菊
清代,赏菊、饮菊酒的习俗尤为盛行。据说,这两种习俗都起源于魏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。陶渊明以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句名扬千古。山西旧志中,记载到山上或田野“赏菊”的,有明代万历《太谷县志》《沃史》、乾隆《潞安府志》等30部府州县志。
菊花会
赏菊,就免不了采一枝来戴,称为“簪菊”,见于乾隆《榆社县志》《武乡县志》等。朔平府(辖今大同市、朔州市一带)、平阳府(辖今临汾市、运城市一带)及其所属州县共20余部府州县志记载:赏菊时,光看不行,戴也不行,还要“采野菊以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