访学团:语言是文化的载体。您认为粤语中最能表达岭南文化特质的话或词有哪些呢?
黄天骥:粤语有个词叫“顶硬上”,是说再辛苦的工作,拼了命都要去做。冼星海作过一首曲,名字就叫《顶硬上》。

还有一句叫“执输行头,惨过败家”,意思就是说遇到一件事情,你要是不敢冲上前,就比败家还惨。也就是说,要敢于去创新,敢于去开创。这就是最流行、最地道、最重要的两句话。“饮头啖汤”也体现出广东人勇于开拓的一面。

粤剧“竟然”用小提琴伴奏
访学团:您是研究古代戏曲的专家,那么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,在您看来,从中可以窥见哪些岭南文化精神?
黄天骥:粤剧的确是很生动的,可以看作是岭南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中国的戏剧真正出现在元朝,明朝后期出现了昆曲,广东是在清代乾隆时期之后才陆陆续续传进了汉剧和昆曲。我小时候是没有粤剧这个名称的,当时叫广东大戏,(演员)用的也是普通话,而不是广州话。

清末民初,有一批艺人觉得,广州话跟普通话不同,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,广东话甚至有9个声调。于是,老一辈艺人开始用广州话来唱戏,唱腔就变化了。这样一来,整个音乐也要配合发生变化,乐曲变得更丰富,那就是一个进步。到了20世纪20年代、30年代,很多西洋乐器传进了广州,于是广东大戏竟然开始用小提琴来伴奏。因为乐器里面跟人声最吻合的是小提琴,表现力最强的也是小提琴,那么整个粤剧的风格在唱的方面就丰富了许多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