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位老人生活在一条老街,经常在自家门前的竹椅上躺着,手里是一只小收音机,旁边的小桌放着一把紫砂壶。微闭着眼,听喜欢的戏曲,渴了就随手拿起紫砂壶喝一口茶,自得其乐。
有一天,一个古董商人从老街上经过,看到老人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古朴雅致,紫黑如墨,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。他走过去,端起那把壶仔细察看,果然有戴振公的印章。
商人惊喜不已,对老人说要用15万元的价格买下这把壶。当老人听到这个数字时,吃了一惊,后又拒绝了。因为这是他爷爷留下的,已经传了三代了。
这把老人用了近60年的紫砂壶,他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茶壶,现在竟然值那么多钱,老铁匠有点不淡定了,有生以来失眠了。
老人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。
他不敢像过去把壶随便放在小桌上,他要紧紧地拿在手里,躺在椅子上也不敢闭目养神了,时不时地看看周围,有没有人盯着紫砂壶,这让他非常不舒服。
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不菲的茶壶后,时不时地有人来观看,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宝贝,有人甚至向他借钱,老人没完没了地应付,让他身心疲惫。
后来,那位商人带着30万元现金要老人把茶壶卖给他,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。他叫来左邻右舍,拿起一把斧头,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。
老人虽然很看重这件传家宝,但是,他知道,不卖给商人,就要没完没了地应付人们的关心;卖给商人,他有了钱,就会有人想着他的钱,甚至使他惹上更严重的麻烦,他的生活永无宁日。
砸碎了茶壶后,老人的生活又恢复到以前的宁静状态,据说他活过了百岁。
哲人说,生活是一种心态。因为宁静,才能深悟生命之轻。
境由心造,烦恼皆由心生。多数人的烦恼就是因为执着、放不下而来的,缺乏老人这样的抗干扰能力。心静,才能面对巨大的诱惑,始终保持清醒头脑,保持本心。
静,是一种境界。俗话说,“心静自然凉”,这就是说,心中的平静,可以拂去外在的燥热。真正的宁静是踏实的,而不是一静下来心里就空得慌,所以,让人感到很舒服。
心静,并不是要求人们放下生活和工作,回归到深山老林,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。
不能远离红尘,那就把虚静之心变成一种常态。
觉得累了,不妨把所有事情放下,在一种没有执著的状态中静坐一会儿,放空自我,不执著过程,不执著结果,只是让自己进入虚静的状态。
在虚静中让自己的心安定,看清事物的真相,不被纷繁的现象卷进去,不在变化中迷失。
永远不要渴望什么不变,也不要害怕什么会变,该变都一定会变,不会因为渴望不变而不变,也不会因为害怕变化而不变。
执著让自己更偏执,过得很痛苦,不如让自己安住在虚静之中,从容接受生命的给予。不管好的还是坏的,都从容面对。
好的,应该感到欢喜;不好的,努力去改变;永远这么淡淡地活着。
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话语极简单,道理极深刻,应该成为人们为人处世所当持守的一项准则。
生活虽然需要不断负重前行,累了就不要绷着,偶尔让生活慢下来,让自己的心静一静,即使不能停下来思考,就是看看周围的风景,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抹美好,也会愉悦心情,让负累的心得以安歇,也是不错的。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立删)
读书感悟人生,写文传承文化。欢迎关注@丁小悟典,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。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