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鳝做成美食人人都喜欢,以前在农村稻田十分常见,晚上打手电筒就可以抓到很多。但现在黄鳝却越来越少见,甚至夏天晚上都不见它们活动,这是为何?
先来了解一下黄鳝。
黄鳝又叫鳝鱼,主要栖息在河流、稻田、池塘等淤泥里,除了西北和东北北部,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。
鳝鱼以水中有机物、其它小鱼小虾、水蛭等动物为食,体长大约在20到60厘米,最大可以长到1米左右。
黄鳝有非常独特的性别和繁殖方式。
它们在出生时都是雌性,一生只*一次,分成三批次产卵,产后性别逆转,从“萝莉变成大叔”。
这是因为鳝鱼出生时有两套生殖系统,但是幼体会优先发育卵巢,等到发育成型并产卵后,卵巢又会退化发育成精巢,黄鳝就完成性别的转换。
这种性别转换是不可逆的,所以鳝鱼一生只可以当一次妈妈,不过这不是鳝鱼越来越少的原因。
因为鳝鱼受孕之后,会分成三批次产卵,每次数量在300到800枚,繁殖能力比大多数动物都要强。而且黄鳝6个月性成熟,就可以加入恐怖的繁殖大军。
农田黄鳝数量减少的原因有两个,第一是人为过度捕捞,第二是生态环境的恶化。
鳝鱼的肉质非常鲜嫩,经过烹饪可制成特色美食。鳝鱼还是一种食补药材,具有补气血、补肝肾、强筋骨等作用,所以鳝鱼非常受食客的欢迎。
养殖的鳝鱼近40元一斤,即便如此市场仍供不应求。而且人们更钟爱野生鳝鱼,一斤野生鳝鱼是养殖鳝鱼的两倍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