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次,最严重的还是第四次小冰河时期,就是明末时期。
具体的表现和前三次差不多,但情况更为恶劣。
明朝小冰河期是较为缓慢的,持续了几十年时间,在崇祯上台前后突然加剧。
首先是气温下降,而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温度有一定的要求。
低气温导致大量庄稼歉收甚至绝收,全国粮食产量锐减。
当时天气非常反常,让老百姓非常吃惊,认为是极其不好的预兆。
冬季温暖的珠江三角洲,也多次降下了大雪。南方很多野生动物,从没有经受过这种低温,纷纷被冻死。
直到顺治初期,小冰河时期大为缓解,但江南的嘉兴等地河流、湖泊也在冬季结了很厚的冰。整条大运河都结冰了,冰层厚3尺。
天寒导致降雨区逐步南移,大明北方地区出现持续多年的严重旱灾。
旱灾的后果立竿见影,就是粮食产量急剧降低。
旱灾又连带出现了蝗灾,还有更可怕的鼠疫,导致灾情越来越重。
不要说明代末年,即便是明清鼎盛时代遇到这个时期,也是无力对付的。
最终的结果就是,全国出现粮食严重缺乏,人民大量饿死。
于是,全国性的动乱就出现了。
李自成和张献忠多次被明军打裸奔,一转眼就凑齐几十万大军,兵员就是逃难的灾民。
各种灾荒导致明朝关内闹得一塌糊涂,几乎已经崩溃,皇帝崇祯也自*死了,首都被农民军攻破。
这为满清入关,提供了绝佳的机会。
需要说明的是,这个小冰河时期,并不是中国特有的。
同时代的日本和朝鲜,也出现类似情况。日本战国出现大规模民变,朝鲜也内乱不断。
人定胜天,恐怕还是不行的。
声明:
本文参考
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,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。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