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 >

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(古代儿童怎么称呼)

来源:原点资讯(www.yd166.com)时间:2023-11-01 14:12:02作者:YD166手机阅读>>

图23 甲骨文 [啚]

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,古代儿童怎么称呼(13)

图24 甲骨文 [啚]

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,古代儿童怎么称呼(14)

图25 金文 [啚]

《说文解字》:“啚,啬也。”这个解释很有趣,“啚”为什么可以释为“啬”呢?许慎又如此解释“啬”:“啬,爱濇也。”爱濇即爱惜,这是引申义,“啬”的本义是收获农作物。将小麦等农作物收入粮仓,顺理成章地引申为爱惜粮食,又引申为吝惜,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,当然就是“吝啬”了。不过从原始语义来看,“吝啬”最初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褒义词呢!

毫无疑问,古代的粮仓最初一定是就近建在郊外的农田旁边,这就是“啚”的甲骨文字形中的粮仓给人的感觉像是临时搭建的原因所在,由此而引申为城市之外的边鄙之地。“啚”的小篆字形 (图26),右边添加了一个“邑”,诚如甲骨文大家罗振玉所说:“考古金文都鄙字亦不从邑。从邑者后所增也。”其实后来增加的这个“邑”字纯属画蛇添足,因为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中的那个“口”形已经表示城邑之意了。

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,古代儿童怎么称呼(15)

图26 小篆 [鄙]

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如此解释“鄙”字:“鄙,五酂为鄙。”这牵涉到周代的地方组织单位。据《周礼》记载,周代有“遂人”一职,职责是“掌邦之野”。“邦之野”泛指邦国的郊外、野外。周代对地方组织单位的规定是:“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,四里为酂,五酂为鄙,五鄙为县,五县为遂。皆有地域,沟树之,使各掌其政令刑禁。”

这六等行政区域的划分都是位于邦国之外的郊野,而且根据由近及远的原则分别称为邻、里、酂(zàn)、鄙、县、遂。五家叫“邻”,设邻长一名;五邻即二十五家叫“里”,设里宰一名;四里即一百家叫“酂”,设酂长一名;五酂即五百家叫“鄙”,设鄙师一名;五鄙即二千五百家叫“县”,设县正一名;五县即一万二千五百家叫“遂”,设遂大夫一名。“遂”最远,远至邦国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。各行政区划之间以沟为界,沟上还要种树,此之谓“沟树之”。

顺便说一下:相应于邦国之外,邦国之内的行政区域划分也分六等,分别为比、闾、族、党、州、乡。《周礼》中规定:“令五家为比,使之相保;五比为闾,使之相受;四闾为族,使之相葬;五族为党,使之相救;五党为州,使之相赒;五州为乡,使之相宾。”

五家叫“比”,设比长一名,使之互相担保不犯罪;五比叫“闾”,二十五家为一闾,设闾胥一名,宅舍破损者使之相受寄托;四闾叫“族”,一百家为一族,设族师一名,有丧事时使之互相帮助;五族叫“党”,五百家为一党,设党正一名,有灾祸时使之互相救援;五党叫“州”,二千五百家为一州,设州长一名,赒(zhōu),周济,有急难时使之互相周济;五州叫“乡”,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,设乡大夫一名,职责是要以宾客之礼对待乡里的贤者,并负责向朝廷推荐,此之谓“使之相宾”。

“鄙”乃产粮和储粮之地,周代因此将分封给王室子弟和卿大夫的采邑称作“都鄙”,“都”是国都,以此为界,“都”外的“鄙”负责供给粮食和各种出产,所以采邑又称“食邑”,王室子弟和卿大夫以之为食之邑。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当然就被称作“鄙人”。《荀子·非相》篇中描述楚国名相孙叔敖的卑贱出身,写道:“楚之孙叔敖,期思之鄙人也。”楚国有期思城,孙叔敖原本是居住在期思城外郊野之中的“鄙人”。

大约到汉代,人们开始用“鄙人”、“鄙夫”来作为自谦之词,谦称自己是郊野之人,不懂礼仪。据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载,汉文帝听冯唐讲述战国名将廉颇和李牧的为人,悠然神往,忍不住拍着大腿说:“嗟乎!吾独不得廉颇、李牧时为吾将,吾岂忧匈奴哉!”冯唐讽刺他说:“陛下虽得廉颇、李牧,弗能用也。”汉文帝闻言大怒,过了良久,召见冯唐,质问他为何公然当众羞辱自己,冯唐回答道:“鄙人不知忌讳。”

冯唐世居赵国的代地,离汉代的都城长安自然极远,因此冯唐自称“鄙人”,相对于长安而言的郊野之人。在冯唐是实指,后人则将之抽象化,不管是否郊野之人出身,统统自称“鄙人”或“鄙夫”了。“鄙”作为谦辞,即由此而来。

再说“窃”。

“窃”当作谦辞,最常见的用法是“窃以为”,教科书中常常翻译成“我以为”。有人不明白“窃”已经包含有“我”的意思,写文章时想当然地在前面再加上一个主语“我”,变成了“我窃以为”,徒惹人笑。

《战国策·赵策》中的名篇《触龙说赵太后》简直就是“窃”这个谦辞的模范文本。在这篇短短的文章中,“窃”的用法共出现了三次之多,而且都出自向赵太后劝谏的左师触龙之口。

触龙刚见到赵太后时说:“老臣病足,曾不能疾走,不得见久矣。窃自恕,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,故愿望见太后。”“郄”通“隙”,身体不舒服的委婉说法。触龙这段话的意思是:老臣我得了足疾,连快步走都不能,很久没有来看太后您了。我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,可是又担心太后的玉体有什么不舒服,因此希望能来拜见太后。

在随后二人的对话中,触龙又说:“老臣贱息舒祺,最少,不肖,而臣衰,窃爱怜之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,以卫王宫。”“贱息”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;“黑衣”指赵国的宫廷侍卫,因赵国王宫宿卫常穿黑衣,故名。触龙这段话的意思是:老臣我的儿子舒祺,年龄最小,不长进,而我又老了,私下里非常疼爱他。希望能替他补上黑衣侍卫之数,保卫王宫。

触龙向赵太后进谏时又说:“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。”赵太后的女儿嫁到燕国做皇后,故称“燕后”;长安君是赵太后最溺爱的小儿子;“媪(ǎo)”是对年老妇女的尊称。触龙说:“老臣我以为太后您爱燕后更甚于爱长安君。”

触龙的三段话中,分别出现了“窃自恕”(我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)、“窃爱怜之”(我私下里疼爱他)、“窃以为”(我私下里以为)这三种以“窃”自谦的语句,触龙是赵国大臣,他对比自己地位高的太后说话方才用到“窃”字,可见“窃”作为自谦之词,只能用于下对上,引申也可以用于平辈之间。

那么,今天当作偷窃的这个不名誉的字眼,为什么可以用作谦辞呢?

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没有“窃”这个字,“窃”的小篆字形 (图27)非常复杂,也非常有意思。这个字由四部分组成:穴,廿,米,禼。前三个部分都容易理解:“穴”当然指洞穴或窟窿;“廿”并不是当作二十讲的那个“廿(niàn)”,而是如图28所示,《说文解字》称是“疾”的古字形,也就是快速之意;“米”是谷物的总称。

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,古代儿童怎么称呼(16)

栏目热文

古代各时期对儿童的界定理由(古人对幼年的儿童的称呼)

古代各时期对儿童的界定理由(古人对幼年的儿童的称呼)

儿童就是未成年。古代对儿童年龄的定义是女孩十五岁之前,男孩是二十岁之前,老人的年龄定义应该是五十岁以后。在古代的时候,人...

2023-11-01 14:08:04查看全文 >>

古代对幼儿的称呼有哪些(古代不同阶段孩子的称呼)

古代对幼儿的称呼有哪些(古代不同阶段孩子的称呼)

赤子: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:“含于德厚,比于赤子”。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的,所以刚出生的孩子被称为赤子。襁褓:泛指1岁以下...

2023-11-01 14:19:40查看全文 >>

怎么看电脑支不支持uefi启动(电脑启动uefi要怎么操作)

怎么看电脑支不支持uefi启动(电脑启动uefi要怎么操作)

当你尝试双启动 Linux 和 Windows[1] 时,你需要知道系统上是否有 Uefi 或 BIOS 启动模式。它可...

2023-11-01 13:40:10查看全文 >>

怎么查电脑是否支持uefi启动(怎么判断电脑支持uefi启动)

怎么查电脑是否支持uefi启动(怎么判断电脑支持uefi启动)

想必经常接触电脑设备或者系统的人对UEFI应该不陌生,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明白UEFI是什么东西。今天就给大家解释下...

2023-11-01 13:37:02查看全文 >>

怎么知道自己的电脑支持uefi启动(怎么查看电脑支持uefi)

怎么知道自己的电脑支持uefi启动(怎么查看电脑支持uefi)

阅读文章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讨论和分享,小编将持续更新,感谢您的支持在计算机领域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固件系...

2023-11-01 13:48:34查看全文 >>

古代儿童的称呼有哪些(古时候儿童的年龄称呼)

古代儿童的称呼有哪些(古时候儿童的年龄称呼)

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特点,以十年为单元,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,分别是"幼""弱"&...

2023-11-01 14:00:35查看全文 >>

小孩的雅称有哪些(小孩满月的别称和雅称)

小孩的雅称有哪些(小孩满月的别称和雅称)

古代关于儿童的称谓以及诗词撷拾赏析文:枯木童年是每个成年人曾经的温馨记忆,儿童时期,懵懂年代,天真浪漫,朝气蓬勃,富有幻...

2023-11-01 13:51:07查看全文 >>

古代儿童的称呼(古时候对儿童的称呼有哪些)

古代儿童的称呼(古时候对儿童的称呼有哪些)

汤饼:出生3天,邀亲友吃“汤饼筵”襁褓、赤子:未满周岁的婴儿初度:周岁生小:幼年孩提:2~3岁幼童垂髫(tiáo):童年...

2023-11-01 13:56:27查看全文 >>

古代对少年儿童的称呼(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)

古代对少年儿童的称呼(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)

1.不满周岁的婴儿谓襁褓。2.一岁牙牙学语言。2.两三岁谓孩提。3.3岁至10岁以下的儿童称黄口。4.10岁幼学。5.1...

2023-11-01 14:02:06查看全文 >>

儿童在古代怎么称呼(古代过去的儿童怎么称呼)

儿童在古代怎么称呼(古代过去的儿童怎么称呼)

中华文化,讲究安身立命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所以每年回家,父母都会催婚,“你都三十岁了,还不结婚?”有人...

2023-11-01 14:19:07查看全文 >>

文档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