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验 >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(佛教四句话精髓)

来源:原点资讯(www.yd166.com)时间:2022-10-26 21:53:19作者:YD166手机阅读>>

孟子更是喊出了“仁者无敌”的口号。有人就要问了,很多好人还干不过坏人呢?孟子的回答是:“仁之胜不仁也,犹水之胜火。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;不熄,则谓之水不胜火,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,亦终必亡而已矣。”

也就是说仁必然胜过不仁,就像水能灭火一样,水灭不掉火,只是因为水太少,火太大的缘故,但“邪不胜正”是绝对毋庸置疑的。

讲到这里,我想大家对“仁”的概念可能还是比较模糊。但我想诸位内心是比较明朗的,因为仁是我们本自具足的,只是不容易表达出来,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践行“仁”呢?最重要的就是真诚。

《中庸》上讲: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诚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

也就是说真诚是自然规律使然,做到真诚正是顺应自然规律。能够不勉强、不假思索、从容不迫地做到真诚,就是圣人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得道之人称作“真人”。而一般人要想做到真诚,必须坚持正道持之以恒地走下去。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9)

可以这么说,只要真诚由内而发,我们的行为自然是符合“仁”的。这里不得不提到王阳明的“良知”说,因为我们的良知本来就知道是非善恶,只需真诚对待自己,顺应良知的引导,不加丝毫人欲掺杂,那么我们自然就是“仁人”。

《中庸》上讲: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。诚则明矣,明则诚矣。这其中就提到了两种修养方式,一种是由内而外的“自诚明,谓之性”;一种是由外而内的“自明诚,谓之教”。

前一种是直接通过真诚引发良知,所行自然符合“天理”;后一种则是要通过学习而明白道理,逐渐去引发内在的良知。

而这两种又都是相辅相成的,一般人都得通过学习才能明白“真诚”的道理,但若不去践行则依然不可能切身体会。正所谓“诚则明矣,明则诚矣”。

这下我们就晓得王阳明和朱熹的区别在哪儿了?王阳明就属于“诚则明矣”;朱熹则属于“明则诚矣”。所以王阳明后来整理了一本《朱子晚年定论》,借以说明朱熹晚年的思想已然与自己趋于一致。所以说道本来就只有一个,求索的方法不同罢了。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10)

真诚到底有多重要?《中庸》上讲:唯天下至诚,为能尽其性;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;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;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;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

通俗点讲,只有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良知良能;然后才能引导众人以及万物发挥良知良知;这样才能帮助天地化育万物;如此则可以与天地并列了。

这里我引用孟子的一段精辟言论来说明这个道理:可欲之谓善,有诸已之谓信,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

也就说:值得追求的就叫善,自己确实具备了善就叫信,让善充满全身就叫美,充实到似乎有光辉就叫大,大到能够感化万物就叫圣,圣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就叫神。

多么引人入胜的描述,似乎看到了一幅身上放光的佛陀画面。所谓的“信美大圣神”即指修养不断提升的五个阶段,而人随着修养的提升,自身的能量也会随之提升,所谓的“充实而有光辉”实际上就是指人的气场。

如果一个人修为特别好,尤其是到了贤圣境界,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亲近他。因为人性都是向善的,自然会在无形中被感化。

这就是道家为什么讲究“无为而治,不言之教”,要没修到“充实而光辉”,如何能够“大而化之”呢?故而儒道之间并不矛盾,只是站的层次不同罢了。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11)

孟子所说的“可欲之为善”,前提也得是真诚的“可欲”。因为倘若不真诚,可欲的大都是男女饮食,吃喝玩乐,何来善?唯有静下心来,扪心自问,你才会发现原来“真正”能满足自己的确实是“善”。正如孟子所言:“理义之悦我心,犹刍豢之悦我口。”

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明白,我且试问有没有哪个坏人是真诚要去干坏事的?估计嘴上说真诚,也是在赌气,要么就是变态。因此只要“真诚”的对待自己,你的行为绝不会偏离正道。

只是要做到真诚也不是那么容易,人往往会受情绪影响而意气用事。说白了,真诚是顺应良知而为,而不是顺应习气而动。

所以,虽然明白了真诚的重要性,我们还得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起观照,省察克念,保持内心的平和,如此方能不受习气影响,真诚地顺应良知。

所以《大学》上讲: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慊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小人闲居为不善,无所不至。见君子而后厌然,揜其不善,而著其善。人之视己,如见其肺肝然,则何益矣。此谓诚于中,形于外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12)

栏目热文

佛教的定义(五戒十善的内容是什么)

佛教的定义(五戒十善的内容是什么)

1、你真的快乐么?常言道,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,常十有八九。因此来说,漫漫人生路上,快乐之事不过一分二分。快乐,总是那么短...

2022-10-26 21:57:05查看全文 >>

佛教为什么要戒性(和尚一生单身对身体有害么)

佛教为什么要戒性(和尚一生单身对身体有害么)

中国的词语大多数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跟演化,有些词语的含义衍变至今甚至完全脱离最初的寓意,甚至被曲解成带有贬义的狎昵之...

2022-10-26 21:55:32查看全文 >>

佛教是迷信还是科学(佛大还是耶稣大)

佛教是迷信还是科学(佛大还是耶稣大)

在近现代,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信的,信仰佛教的人们也是被迷住了等等,产生了诸多不客观公正的看法,现在也还是有一些人持这...

2022-10-26 21:29:27查看全文 >>

佛教核心是什么(佛教八大宗派核心思想)

佛教核心是什么(佛教八大宗派核心思想)

· 慈悲与智慧 · 我们无论从事世间还是出世间的任何事业,如果想要获得成就,两种核心的力量一一慈悲和智慧,都是不可缺失的...

2022-10-26 21:35:24查看全文 >>

佛教的精髓是什么(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)

佛教的精髓是什么(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)

一,工作是生存的手段,而发心是生存的意义。只要把生存的手段和生存的意义之间划开界限,那工作当中的事情就不会影响你的心态。...

2022-10-26 21:41:50查看全文 >>

佛教迷信的本质(为什么佛教不算封建迷信)

佛教迷信的本质(为什么佛教不算封建迷信)

什么是迷信?什么是宗教?这二者有什么区别?又有什么联系?宗教与迷信具有同源性,这一点已成共识。在原始的草莽中,意外和灾祸...

2022-10-26 22:01:46查看全文 >>

认识佛教全集视频(佛教故事视频120集)

认识佛教全集视频(佛教故事视频120集)

佛教究竟是什么?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,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。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,比...

2022-10-26 21:28:18查看全文 >>

迷信与佛教的区别(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)

迷信与佛教的区别(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)

闫肖锋以下是我与网友问答,与你分享。问:如何理解信仰和迷信的关系?答:这个话题太大了,大到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无法完备的回答...

2022-10-26 21:51:31查看全文 >>

什么才是佛教(佛教中什么最好)

什么才是佛教(佛教中什么最好)

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·悉达多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3年到公元前483年之间。 根据佛教传说,悉达多16岁时和同龄的表妹结婚...

2022-10-26 22:04:06查看全文 >>

佛教传入我国在什么时间(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)

佛教传入我国在什么时间(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)

著名作家陆亦顺燕昭王(来源影视图片)晋代《拾遗记》记载:燕昭王七年(前305),印度有道术人名尸罗,历经五年,千里跋涉来...

2022-10-26 21:57:48查看全文 >>

文档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