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验 >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(佛教四句话精髓)

来源:原点资讯(www.yd166.com)时间:2022-10-26 21:53:19作者:YD166手机阅读>>

慎独是儒家中非常重要的观点,也就是独处时也要像人前一样要求自己。如果人前一套,背后一套,谈何真诚?且“诚于中,形于外”,外在的气场会反应内心的真实想法,所以藏藏掖掖是没什么用的。故而要想做到真诚,必须得慎独。

所谓的“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”是指君子修养德行,见恶就如同闻到臭味一样,马上心生厌恶而弃绝;见善就如同见到美色一样,马上心生欢喜而向往。

不可能闻道臭味还考虑一下臭不臭?见到美色还考虑一下美不美?那是本能反应。君子立诚也应如此干净利落,所谓“见善如不及,见恶如探汤”。

那么,真诚能达到什么境界呢?《中庸》上讲: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见乎蓍龟,动乎四体。祸福将至,善必先知之;不善,必先知之。故至诚如神。

如果达到至诚,对于很多事情甚至可以提前预测到,这也是本性使然。王阳明三十岁左右在阳明洞中修炼导引术,就曾准确预言到有朋友要来看望他。别人以为他得道了,他却说:“此簸弄精神也,非道也!”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13)

佛家虽讲神通,但也不提倡神通,因为那是自性本来就具备的,跟了脱生死无关。至诚之人,不过充分发挥了良知良能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,倘若太执着于此,反而又不真诚了。

中庸

何谓中庸?中即是中和,而庸自古有两种解释。一种是用的意思,也就是中和之用;一种是常的意思,也就是中和之道。无论怎么说,都是讲怎么做到中和的道理。

《中庸》上讲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

也就是说喜怒哀乐未发之前的那种混混沌沌的状态叫“中”,喜怒哀乐发泄得恰到好处就叫“和”。中是天下的大本大根,可以理解为如如不动的自性;而和则是人所应遵循之不偏不倚的常道。

后面那句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很不好理解,自古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有说大家都能达到中和的状态,则天地各就各位,和谐运行,万物生生不息;有说自己达到中和的状态,则天地就会推崇你,万物就会供养你。两种解释都有那么点意思,总之中庸是一种修为的最佳状态。

那么中庸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?从表面上看就是,能够因人、因地、因事、因时、说恰到好处的话,做恰到好处的事。

实际上你若能总顺着良知行事,本身就是符合中庸的。孔子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是一种中庸的状态,但那是经过常年累月的修炼才达到的。

所以做到中庸不仅仅是“不偏不倚,恰到好处”那么简单,若无深厚的修养和智慧,只会顾此失彼,有时候甚至会把丧失斗志,瞻前顾后,畏首畏尾当作中庸,也就成了今人批判中庸思想的“口实”。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14)

其实他们批判的不是中庸,而是没出息,无须因此发生口角之争。正如《中庸》所言: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。小人之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意思很明白,诸位各自体会。

孔子对中庸之道的评价可谓是高到极点了,所谓:“中庸其至矣乎!”更言:“天下国家可均也;爵禄可辞也;白刃可蹈也;中庸不可能也。”中庸的重要性和难以企及性可见一斑,简直就只有圣人能做到了。

所以孔子只好退一步说:“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。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”

如果找不到中庸的人相处,也可以和狂者、狷者交往。因为狂者有志向,可以督促我们前进;而狷者比较清高,可以防止我们作恶。

从现实角度而言,由于世间的事情本来没有绝对,而世间人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情绪,故而很容易走极端。但凡发生争执,无非都是各执一端,争个你死我活,除了伤和气,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。所以我的座右铭是: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中庸之道,贵在中和,凡事过犹不及。饭吃七分饱、话不可说死,事不可做绝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最好不要在情绪不稳定时做任何决定,那时候的决定几乎没有符合中庸的。

最关键的是,要培养一颗淡定从容的内心,面对世态的变化无常皆可一笑而过,可谓无时不“中庸”也。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15)

中庸也可以视作一种圆融的处事方式,后世但凡腐儒皆因偏离了中庸之道。要知道,儒家的所有道德理念都只是原则,也得因人、因地、因事、因时而变动,不能什么时候都死守一个理。

正如《易经》所言:与时消息,与时偕行,与时俱进。孔子被孟子视作“圣之时者”正是此理。孔子曾说:“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”

又言:“君子之于天下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另有子绝四之说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孟子也说过:“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”

所以儒家思想是活活泼泼的,并非“一根筋”的固执。但这与孔子所批判的“乡愿”不同,乡愿是没有原则的见风使舵,跟谁都随声附和,虽一乡人都说他好,也必是“德之贼”。

正如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时说道:“誉满天下,未必不为乡愿;谤满天下,未必不为伟人。”

儒家的通权达变,必须有坚定的道德立场,如果一味地“见机行事”,往往会发展为毫无骨气的“明哲保身”。倘若必须为了捍卫道义而死,亦可*身成仁,舍身取义。正如孟子所言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”

佛教核心思想四句话,佛教四句话精髓(16)

栏目热文

佛教的定义(五戒十善的内容是什么)

佛教的定义(五戒十善的内容是什么)

1、你真的快乐么?常言道,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,常十有八九。因此来说,漫漫人生路上,快乐之事不过一分二分。快乐,总是那么短...

2022-10-26 21:57:05查看全文 >>

佛教为什么要戒性(和尚一生单身对身体有害么)

佛教为什么要戒性(和尚一生单身对身体有害么)

中国的词语大多数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跟演化,有些词语的含义衍变至今甚至完全脱离最初的寓意,甚至被曲解成带有贬义的狎昵之...

2022-10-26 21:55:32查看全文 >>

佛教是迷信还是科学(佛大还是耶稣大)

佛教是迷信还是科学(佛大还是耶稣大)

在近现代,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信的,信仰佛教的人们也是被迷住了等等,产生了诸多不客观公正的看法,现在也还是有一些人持这...

2022-10-26 21:29:27查看全文 >>

佛教核心是什么(佛教八大宗派核心思想)

佛教核心是什么(佛教八大宗派核心思想)

· 慈悲与智慧 · 我们无论从事世间还是出世间的任何事业,如果想要获得成就,两种核心的力量一一慈悲和智慧,都是不可缺失的...

2022-10-26 21:35:24查看全文 >>

佛教的精髓是什么(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)

佛教的精髓是什么(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)

一,工作是生存的手段,而发心是生存的意义。只要把生存的手段和生存的意义之间划开界限,那工作当中的事情就不会影响你的心态。...

2022-10-26 21:41:50查看全文 >>

佛教迷信的本质(为什么佛教不算封建迷信)

佛教迷信的本质(为什么佛教不算封建迷信)

什么是迷信?什么是宗教?这二者有什么区别?又有什么联系?宗教与迷信具有同源性,这一点已成共识。在原始的草莽中,意外和灾祸...

2022-10-26 22:01:46查看全文 >>

认识佛教全集视频(佛教故事视频120集)

认识佛教全集视频(佛教故事视频120集)

佛教究竟是什么?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,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。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,比...

2022-10-26 21:28:18查看全文 >>

迷信与佛教的区别(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)

迷信与佛教的区别(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)

闫肖锋以下是我与网友问答,与你分享。问:如何理解信仰和迷信的关系?答:这个话题太大了,大到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无法完备的回答...

2022-10-26 21:51:31查看全文 >>

什么才是佛教(佛教中什么最好)

什么才是佛教(佛教中什么最好)

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·悉达多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3年到公元前483年之间。 根据佛教传说,悉达多16岁时和同龄的表妹结婚...

2022-10-26 22:04:06查看全文 >>

佛教传入我国在什么时间(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)

佛教传入我国在什么时间(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)

著名作家陆亦顺燕昭王(来源影视图片)晋代《拾遗记》记载:燕昭王七年(前305),印度有道术人名尸罗,历经五年,千里跋涉来...

2022-10-26 21:57:48查看全文 >>

文档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