嘎巴菜本质与煎饼同源,
口感全靠卤子的调味与浸泡,
卤子的奥秘就藏在酱豆腐和麻酱里。
图/视觉中国
但不同于北京人为了这碗麻酱吃这顿肉的执着,天津人的麻酱,突出一个合理搭配——传说中的“津味素”,少不了麻酱的滋味调和。
如今快要过年,天津人自然想起了农历新年的第一顿饺子,要说这馅料,真是海内一家,别无分号,内有白菜、香干、红粉皮、馃子,余者各家依据口味爱好随意增添,但都会以酱豆腐与麻酱、香油这三剑客打底,名曰“津味素”。
酱豆腐麻酱香油,装点津味素馅。
摄影/大虾
这天津素饺子馅料为何这般复杂?相声泰斗马三立倒做过他的诠释:大过年闲着也是闲着,图麻烦。
麻酱的出现,让素菜都添上了一抹浓妆,把素净的饺子也衬得火热。粉皮染成津沽特色中国红,透着一分喜庆。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,开封泡好的腊八醋,天津人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。
流水的二姑包子,铁打的酱豆腐与麻酱。
摄影/大虾
津味素不只存在于饺子,也在天津每个小区门口必有的“二姑包子”里。玻璃窗内,制包子的工人巧手纷飞,素馅一兜水,薄皮一面光,十八个褶宛若花瓣,造就了津味特色“腐乳麻酱汤包”。
除了素包,还有卷圈。面皮包裹混合着腐乳的馅料下锅油炸,熟而不焦、脆而不散,一口下去,酱豆腐汁与麻酱在酥脆的崩裂声中缓缓流出,堪称口感两重天。
海记卷圈,酱料诱人。
摄影/张立
天津人爱麻酱,就连一碗冬天的热羊汤,都被加上麻酱与腐乳,搞成先锋实验菜系,棒骨熬汤后加羊杂,腐乳麻酱韭菜花,最后以大把浓绿的香菜碎收场。真是斑斓的“色香味”三重体验。
03
碳水加麻酱
快乐西北郎
总有人觉得麻酱凉皮是北京人魔改的,其实这是美食荒漠北京难得背了一口黑锅。在西北人的面食宇宙里,麻酱,还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。
不若北京麻酱像长城故宫般厚重纯粹,西北人的麻酱,往往上手就是多种调料一起搭配,百花齐放,一如西北风光,既有大漠长河,也怀蒹葭苍苍。